2024年1月21日星期日

喜樂團 置富組 2024.08.17

喜樂團置富組小組
日期︰2024.08.17(六)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文化藝術中心多媒體劇場👉海鱻城
地址︰九龍聯合道135號、樂富聯合道198號樂富廣場B區UG2樓U206-U209號舖
出席︰8人、7人
內容︰觀劇《孤王的精神衰弱》、晚飯

劇場如何去? 👉可睇片


👉撒上1章(經文閱讀_信望愛)



宣道會香港區聯會訪問和介紹今次即將公演的 《孤王的精神衰弱》
訂票及詳情 :
👉https://www.art-mate.net/doc/75708
======
演化了的劇場
2024年07月15日
//本會華基堂的許樹寧導演投身劇場工作多年...以《聖經》故事為創作核心,期盼可以在排練過程中牧養演員...

即將公演的《孤王的精神衰弱》,他就是在讀撒母耳記上時感受到掃羅王的人設有點反覆,很想進深研究他的精神狀態及情感起伏的變化。許樹寧說:「起初,掃羅都沒有想過做王,看似很謙卑,其實很自卑。到他做了王後,他又時常心有不安,往後所做的事也全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及地位,這已很有張力,因他內心的情感變化來得太突然及過於劇烈了,呈現出一點點精神分裂的狀態。」這便成了該劇的起點...

要把角色演好,演員必須了解角色的設定及敘事為角色帶來的起伏和變化...好些曾參與排練的演員也表示,對《聖經》的認識增加了,甚至未信主的朋友也直認對《聖經》產生了好感。非線性及意識流的敘事、「穿越」的劇情也可以帶動觀眾主動的思考《聖經》跟那些現代敘事的關係,再產生出自己新的詮釋及反省...嘗試讓自己在世的經歷與經文對話,藉以確信自己所信的是真是活,一步步的建立自己的詮釋及神學也是重要...//
👆🏻摘自基督教宣道會區聯會網頁,
全文請閱: 👉演化了的劇場(2024年07月15日)




觀戲《孤王的精神衰弱》後,有些想法如下︰
見到各人的努力,組織各人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讓年青人有學習機會;參與製作演出,盼望會有後續。

欣賞地方︰
黑白灰、香港案件、愛與殺、死者死於不求人。
首尾呼應,大衛逃亡,約拿單問//機場離境入境;約拿單問大衞會返來嗎?大衛回答掃羅一日未死,都不能返回。
全劇最後句︰「保重」;是大衛對約拿單說,亦是對觀眾說。
主要是以聲音口述劇情內容。
音響/音效可以。
背幕可多運用。
編排次序交錯,觀眾不易掌握當中安排,我是其中一位。
同一演員扮演多角色,同一角色由多位演員扮演;可讓演員分享當中的心情…

個人的想法,三個場境︰
一、情況危急,勉強私自奉獻一場 (掃羅身邊的人報告以敵軍強大、以色列人四散的情況、奉獻後與撒母耳的張力)
二、大衛勝巨人一場側寫 (描述掃羅與眾將領及與大衛的對話,大衛迎戰那非利士人,掃羅掙扎,希望大衞能勝,但同時又怕大衛得勝,是一場與自己的張力的內心戲)
三、掃羅追大衞期間,有一次,他曾脫了衣服,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說話,一晝一夜露體躺臥。(撒上19:24) 受感說話=自說自語?一場在撒母耳面前剖白,撒母耳聽後,會同情他嗎?

想多了︰
掃羅可能有便秘或痔瘡問題,加上睡眠嚴重不足困擾,引致精神衰弱!
那是從撒上24章及撒上26章兩章內容,去想多了!



觀後感:

• 很開心可以同組員一齊睇劇😀

* 演員的表演及整體的感染力:演員的投入、活力、能量流動,以及團隊的合作👍🏻👍🏻👏🏻👏🏻

* 劇場編排:這劇模式是以口述及語言為重心,通過簡約的舞台設計,運用演員的聲音和身體,以及過程中所開啟的空間,來呈現人性、矛盾與衝突。對於主線及支線故事的人物,劇場似乎為要豐富文本內容,以表達其對人物的分析及探討,便將大量從神學、心理學、倫理學等角度而來的理解和觀點呈現於作品,放入台詞中。劇場透過資料搜集,選取其框架內容,提供了某些特定視角及詮釋,以回應某些現象及議題。這樣,那些特定視角及詮釋到頭來是擴闊抑或是限縮了觀者的解讀空間呢?若想鼓勵觀眾與作品開展對話,作品提供多少訊息量才是足夠或合適?如何拿捏說與不說?如何調度留白的空間?如何作出取捨及平衡?

* 面對台詞龐大的訊息量、急促的說話及演出節奏,我因著自身的限制,為要理解台詞、肢體語言、時空的交錯、以及演員角色的轉換,難免周旋於對白與觀演感受之間,忙得有點……😅

* 整體而言,在有限的75分鐘表演裡,劇場採取了一個非線性及相對複雜的敘事方式來說故事,也觸及很多關於信仰、社會及人性的議題,嘗試表達很多想法,有很多話要說。劇場在行動中探索這種說故事模式的可能性無疑是值得欣賞 👏🏻👏🏻 不過,對於一些不熟悉有關聖經故事和人物、或不習慣非線性敍事方式、以及急促的演出節奏的觀眾來看,要跟隨故事發展就可能會感到吃力,顧此失彼。至於我作為一個腦轉數不快的觀眾😵‍💫,面對不同時空的穿插、跳躍的敘述、頻密的角式轉換、急促的演員對話、片碎的討論和爭論交錯出現,我當刻的感覺就是只能被動地接收從舞台而來的訊息,一直被催促向前、忘卻思考、放下轉瞬即逝的零碎觀演感受,也難以對角色產生心靈的共鳴。

* 對我而言,如果舞台現場互動效果增強一些;如果演員在轉換其他角色前,能有多些時間建立當前的角色;如果演員進入與離開角色清晰多一點;如果演員對白節奏放緩一點、演出間使用留白多一些,或許能減少因過於急促的節奏及擁擠的台詞所造成的理解、感受及互動障礙,讓我較容易熟習角色和對角色產生同理心。留白不代表意義缺席,這個空間反而讓我在觀看時能夠參與在表演當中,感受和思想自由流入,也可以主動地以想像力去填補當中的空白。這樣的話,我便不再是被動地接收從舞台而來的訊息,而是能夠透過主動的參與去跟作品產生即時對話和連結。這種對話是有別於劇場結束之後透過自己回想才產生的那種延伸對話啊!

* 綜觀全劇,我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演員Luc自彈自唱那一幕印象最深刻。我聽唔明他唱什麽,於是,舞台只剩下音樂旋律、歌者聲音及演員的肢體動作,使原本急促的節奏及擁擠的台詞一下子鬆動了。這鬆動空間反而讓我可以專注地感受演員的演出,察覺自己的感受,也重新投入我的想像。



👆回頂
👉喜樂團置富組網誌目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